新生儿发热的症状有哪些?
常见症状:发热、烦躁、哭闹、周身皮肤潮红、尿少
新生儿
发热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1.环境温度高
新生儿在热环境下首先是皮肤血管扩张,以后开始出汗,汗珠先出现在前额,两侧鬓角,以后在胸部和大腿内侧,若不注意补充水分可致脱水,引起高钠血症,高胆红素血症,如环境温度增高过快,可使新生儿每分通气量减低或致呼吸暂停,
呼吸衰竭,严重
高热可导致死亡,存活者可致
脑损伤。
2.新生儿
脱水热 生后2~3天体温升高,烦躁,哭闹,周身皮肤潮红和尿少,经适当降低环境温度或松开被包,多补充水分后,体温便可降至正常。
3.感染
各种感染使体温升高,除发热外,伴有感染
中毒症状,如反应低下,吃奶减少,哭声低弱,面色发灰等等,如为肺炎引起,有
气急,发绀,呛奶和口吐泡沫等;如为脐部感染,可发现
脐炎等体征,随原发感染疾病不同,有相应症状和体征改变,神经系统感染,消化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
败血症等等,除共有发热,感染中毒症状外,相应临床表现参见相关内容。
新生儿腋温超过37.2℃或肛温超过37.8℃时即为发热(fever),进一步应明确发热的原因,首先除外各种感染病因,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一般容易诊断,但首先应准确测量体温。
测量新生儿体温常用部位是肛门,腹部皮肤和腋下,通常将肛温视为深部体温,测肛温时温度探头插入深度为3cm,测肛温的缺点是偶可引起
肠穿孔,这种情况极少见,如操作谨慎轻柔,完全可避免,测量皮肤温度的优点是能及早发现由于环境温度影响引起的体温过高,对新生儿的干扰很小;缺点是探头不易固定,易受环境温度影响,弥补的方法是用双面胶将探头固定在皮肤上,上面覆盖反光片,腋温的优点是对新生儿干扰很小,受外界影响也小,兼有肛温和皮温的优点,因此,临床上通常以测腋温作为新生儿体温监护,腋温接近深部体温,一般情况下较肛温低,若机体受寒冷刺激,棕色脂肪分解增加,此时腋温偶可比肛温高。
测量体温的间隔时间需视新生儿体温是否稳定和所使用的方法而定,如用热敏电阻为探头的电子体温计,温度探头可固定在新生儿身体某一部位作为体温监护,随时可从数字屏幕上得知体温读数,如用间断测温法应注意勿过频,临床常用的水银柱玻璃体温计,价格低廉且较准确,用于新生儿应另外设计低温读数,可以测得低于35℃的低体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