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 内科 儿科 传染病 妇产科 精神心理科 皮肤性病科 中医科 骨科 高血压 糖尿病 白癜风 肿瘤 性病 鼻炎 肾结石 肾虚 哮喘 腋臭 湿疹

医生在线免费咨询

当前位置: 疾病 > 蛛网膜下腔出血 >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方法有哪些
蛛网膜下腔出血
概述 病因 症状 检查 鉴别 并发症 预防 治疗 饮食 饮食禁忌 经验 文章 问答 药品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方法有哪些

更新时间:2021-11-18

蛛网膜下腔出血主要跟颅内动脉瘤、血管炎、血液病结缔组织病等原因有关。其中颅内动脉瘤最为常见,约占50%~85%。这种疾病主要发生在40~60岁的人身上,有时也可发生在儿童身上。那么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的方法究竟有哪些呢?

1.头颅CT

头颅CT是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首选的方法,该种方法对其诊断的敏感性在24小时内约为90%~95%,三天为80%,一周则为50%。另外,在CT平扫当中,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表现为基底池弥散性的高密度影像。

2.头颅MRI

若患病后1~2周,CT无法提供蛛网膜下腔出血相关的证据,那么头颅MRI就可作为诊断具体疾病与了解破裂动脉瘤部位的一种重要方法。

3.脑血管造影

脑血管造影对于确诊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有重要的价值。不过,在该项检查当中,DSA的效果最好,不仅可清楚地显示出动脉瘤的具体位置、大小以及瘤体相连动脉之间的关系,而且还能显示出血管畸形烟雾病。另外,要清楚的是,造影时一般在出血三天内或3~4周后,以避开脑血管痉挛跟再出血的高峰期。

4.经颅多普勒

经颅多普勒不仅可以帮助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而且还可以动态地检测患者颅内主要动脉的流速,发现脑血管痉挛的倾向以及痉挛的程度。

以上就是用来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方法,这些方法除了能确诊该病之外,还能详细的了解患者的具体病情。而根据所了解到的情况,医生就可为患者进行药物或手术方面的治疗,防治再出血、血管痉挛、脑积水等并发症,降低死亡跟致残的几率。经治疗后,虽然患者病情无法治愈,但可在一定程度上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

审编医生
杨栋梁全科 副主任医师 医院:赣州市人民医院

主治疾病:擅长全科医学,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口腔疾病...详情>

蛛网膜下腔出血相关问答

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后遗症大吗 新生儿患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可能会留有一些后遗症,比如肢体不灵活,肢体异常。严重者可能会诱发癫痫的发作,对于新生儿来说,出现了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症状,一定要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相关治疗。
意外蛛网膜下腔出血后遗症吗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常见的后遗症有脑积水和头部不适,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血块堵塞脑脊液流动通道,造成脑脊液注流引起脑积水。蛛网膜下腔出血后,部分脑血管痉挛引发头痛头晕,头部发沉等头部不适。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遗症有哪些 患者可能会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的一些不适症状,同时患者可能还会出现记忆力减退,睡眠质量下降,失眠多梦患者可能还会造成外伤性的脑积水发生,会出现认知功能的障碍等一系列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