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在线免费咨询
蛛网膜下腔出血主要跟颅内动脉瘤、血管炎、血液病、结缔组织病等原因有关。其中颅内动脉瘤最为常见,约占50%~85%。这种疾病主要发生在40~60岁的人身上,有时也可发生在儿童身上。那么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的方法究竟有哪些呢?
1.头颅CT
头颅CT是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首选的方法,该种方法对其诊断的敏感性在24小时内约为90%~95%,三天为80%,一周则为50%。另外,在CT平扫当中,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表现为基底池弥散性的高密度影像。
2.头颅MRI
若患病后1~2周,CT无法提供蛛网膜下腔出血相关的证据,那么头颅MRI就可作为诊断具体疾病与了解破裂动脉瘤部位的一种重要方法。
3.脑血管造影
脑血管造影对于确诊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有重要的价值。不过,在该项检查当中,DSA的效果最好,不仅可清楚地显示出动脉瘤的具体位置、大小以及瘤体相连动脉之间的关系,而且还能显示出血管畸形跟烟雾病。另外,要清楚的是,造影时一般在出血三天内或3~4周后,以避开脑血管痉挛跟再出血的高峰期。
4.经颅多普勒
经颅多普勒不仅可以帮助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而且还可以动态地检测患者颅内主要动脉的流速,发现脑血管痉挛的倾向以及痉挛的程度。
以上就是用来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方法,这些方法除了能确诊该病之外,还能详细的了解患者的具体病情。而根据所了解到的情况,医生就可为患者进行药物或手术方面的治疗,防治再出血、血管痉挛、脑积水等并发症,降低死亡跟致残的几率。经治疗后,虽然患者病情无法治愈,但可在一定程度上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