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在线免费咨询
目前尚无相关资料。
主要依靠心电图诊断。心电图有下列表现:
1.房性逸搏的心电图特点
(1)典型房性逸搏的心电图特点:
①在一个长间歇后延缓出现1个或2个房性逸搏P′波,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
②P′-R间期大于0.12s,或略短于窦性P-R间期。
③QRS-T波群与窦性心搏相同。
(2)对房性逸搏典型心电图特点的详细描述:
①因房性逸搏是被动心律,所以必定是在一个长间歇后延迟出现。
②通常房性逸搏周期的长度为1.0~1.2s,频率在50~60次/min。
③房性逸搏的P′波与窦性P波不同:如P′波起源于心房上部,则Ⅱ、Ⅲ、aVF导联的P′波直立或双向;如起源于心房下部则Ⅱ、Ⅲ、aVF导联的P′波倒置。如P′波在Ⅰ、V5、V6导联倒置,V1导联直立,则起源于左心房。
④房性逸搏的P′波:可为单源性,也可呈多源性,后者在同一导联上P′波形态不相同,而单源性P′波则基本相同。
⑤P′-R间期在部分病例可比窦性P-R间期短,其原因可能是逸搏的心房搏动有迟发现象,使房室结有较长的恢复期。因而激动传导的速度增快,但P′-R间期通常均大0.12s。
⑥房性逸搏下传的QRS-T波形态与窦性心律相同。
⑦缺乏传入阻滞:一旦窦性心率>60次/min时,房性逸搏的起搏点便被抑制。
(3)过缓的房性逸搏的特点:
①在窦房传导阻滞、窦房结发放的频率异常过缓时,房性起搏点在其自律性已经降低的情况下,仍能发出1~2次冲动,形成过缓的房性逸搏,为被动性心律失常。
②在一长间歇之后,延迟出现1~2次房性P′-QRS-T波群,逸搏周期>1.20 s,频率<50次/min。
2.房性逸搏心律的心电图特点 ①逸搏周期恒定:潜在的起搏点是以固有频率发生冲动。只是发自同一起点的逸搏或是逸搏心律,其周期是固定的。房性逸搏心律一般为50~60次/min。②延迟出现:逸搏周期总是大于窦性周期或基本心律周期。原因是逸搏必定延迟出现,逸搏心律也总是缓慢的。③起步现象:由于逸搏的起搏点受自主神经因素的影响比较少,所以逸搏心律是规则的。不过有时逸搏心律的最初几个逸搏周期较长、频率较慢,以后频率加快、周期缩短,然后达到固定的逸搏周期,节律规则。此即呈现阶梯现象或起步现象。④无传入阻滞当心动过缓时窦性频率低于逸搏频率则出现逸搏或逸搏心律;如窦性频率又快于逸搏频率则逸搏被抑制而消失,此是因逸搏异位搏动点无传入阻滞保护所致。
(1)房性逸搏心律的典型心电图特点:
①连续出现3个或3个以上的房性逸搏。
②P′波的形态可呈单源性,也可呈多源性,与窦性P波不同。
③房性逸搏心律频率在50~60次/min,很规则,但偶有不齐。
④P′-R间期>0.12s。
⑤QRS-T波群与窦性相同。
⑥可合并房性融合波。
(2)对房性逸搏典型心电图的详细描述:
①P′波的形态决定于房性逸搏心律异位起搏点的部位。
A.起源于右心房上部:异位起搏点激动的传播方向是右、后、上,指向左、前、下,P′波向量在横面、额面均与窦性P环向量类似。因此,心电图上P′波形态与窦性P波相似。
B.起源于右心房下部:异位起搏点激动的传播方向是从右、下,指向左、上,P′波的向量环在横面、额面均与房室交接区逆行的P环向量相似,在心电图上Ⅰ、aVL、Ⅱ、Ⅲ、aVF导联P′波倒置,aVR导联P′波直立。但P′-R间期大于0.12s。有人认为,起源于右心房下部的心律,称为冠状窦性心律。其依据是导管放在冠状窦内起搏时描记的心电图与食管导联心电图相当于冠状窦的部位,都可以记录到上述特征的P′波。亦有人刺激左心房下部及右心房下部都可记录到上述图形.所以认为应称为下部心房心律。
C.可起源于左心房,表现为左心房心律(图1)。
②房性逸搏心律偶可不齐:P′-P′间期可相差在0.12 s以上。此系房性逸搏的异位起搏点所发放的节律不稳定所致。
③当合并房室传导阻滞时P′-R间期>0.20s:或出现漏搏。合并WPW时P′-R间期<0.12s。
④房性逸搏心律可以出现起步现象。
⑤当P′波呈多源性时,形态可各异,称之为多源性房性逸搏心律。
(3)过缓的房性逸搏心律的特点:
①发生机制与过缓的房性逸搏相同。
②过缓的房性逸搏连续发生3个或3个以上:频率<50次/min。
③ P′-R间期>0.1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