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 内科 儿科 传染病 妇产科 精神心理科 皮肤性病科 中医科 骨科 高血压 糖尿病 白癜风 肿瘤 性病 鼻炎 肾结石 肾虚 哮喘 腋臭 湿疹

医生在线免费咨询

当前位置: 疾病 > 秋燥 > 秋燥分为哪几类?
秋燥
概述 病因 症状 检查 鉴别 并发症 预防 治疗 饮食 饮食禁忌 经验 文章 问答 药品

秋燥分为哪几类?更新时间:2014-12-13

  说起秋燥,相信很多人都没有概念,但是如果提起秋燥的症状,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秋燥的典型症状就是发热,头痛,咽喉干燥等等,其实秋燥也是有分离的,不同类别的秋燥症状也有不同,治疗方法也不一样。

  外燥

  秋燥:补水为主辅以食疗

  多因秋季感受燥邪而成,有凉温之分。“秋燥初凉,西风肃杀,感之者多病风燥,此属凉燥……若久晴无雨,秋阳以曝,感之者多病温燥。”

  凉燥

  深秋风寒之邪侵袭肺卫,见恶寒发热、鼻塞头痛、咽干口燥,或咳嗽痰稀、无汗、苔白、脉弦。治宜辛散温润、宣肺化痰,方选杏苏散:苏叶、杏仁、制半夏、茯苓、甘草、前胡、桔梗、枳壳、橘皮、生姜、大枣。表寒重加豆豉、牛蒡子;头痛甚加川芎、防风、白蒺藜;痰多胸闷加川贝、紫菀;表邪已去,久咳不止者加百合。

  温燥

  秋季感燥热之邪,症见发热头痛、干咳少痰、心烦口渴,或气逆而喘,舌淡红脉浮数。治宜辛宣凉润、利气化痰,方选桑杏汤:桑叶、杏仁、北沙参、浙贝母、豆豉、栀子皮、梨皮。热甚伤津较重,加天花粉、麦冬;咽干而痛,加射干、桔梗、甘草;痰黏难咯,加瓜蒌皮、前胡、麦冬。

  若病久,气阴两伤者,可用清燥救肺汤加减:生石膏、桑叶、麦冬、太子参、胡麻仁、杏仁、枇杷叶、阿胶(烊化)、甘草。痰稠难出加桔梗、前胡、瓜蒌皮;咯血加侧柏叶、白茅根、藕节炭、连翘;津伤甚者加石斛、生地、北沙参;大便不爽加大黄、槟榔、当归。

  内燥

  多为精血津液暗伤或枯竭为病,亦有寒热之别。

  热燥

  因嗜食辛辣厚味,或热病后期津液被劫,或误服攻伐之品,时值秋燥当令,内外引动发为内燥。常见口舌干燥、烦渴引饮,或纳食不香、气逆呕恶、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耳鸣口臭,舌红少津,脉虚数。治宜益胃生津、润肠通便。方用麦门冬汤、增液汤加减:麦冬、玄参、生地、半夏、太子参、大枣、粳米等。若胃阴亏甚,舌红无苔,加玉竹、石斛、花粉;若津涸便干,加郁李仁、大黄、瓜蒌皮;有潮热者,加银柴胡、地骨皮;咽燥而干,加桔梗、天冬、射干。

  寒燥

  素体虚弱或久病入肾,阳气亏虚,气滞血凝、津液不化,或阴寒下沉,阳火上炎,见气逆而喘、面红不热、口干少饮,虽大便闭结,但并不燥硬,皮肤干燥失润,舌淡,脉大而急。治宜温肾润燥,方选肾气丸、右归丸加减:熟地、山药、山茱萸、丹皮、茯苓、枸杞子、菟丝子、当归、黄精、石斛、肉桂、制附子等。

  若下元不固、小便淋漓,加桑螵蛸、益智仁、杜仲;若精神萎靡,梦泄遗精,加金樱子、芡实、莲须;若皮肤燥痒、胸闷咯血,加银柴胡、黄柏、当归、制首乌;虽渴但不能饮,咽干唇燥,加黄芪、白术、甘草。

  中医治疗秋燥有很多种方法的,大家不一定非要吃药治疗,其实可以有针对性的选择一些常用的中药材泡水喝,比如文中介绍的麦冬,杏仁,枇杷叶,等等,对缓解秋燥症状是很有功效的,特别适合秋季保健,大家可以试试。

审编医生
娄永亮中西医结合科 副主任医师 医院:开封市中心医院

主治疾病: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病,肿瘤,肝胆脾胃病,呼吸...详情>

秋燥相关问答

胸闷无力上不来气出燥汗 病情分析:你好!从以上经过和症状描述分析其原因可能心肌供血不足和心脑供血不足导致的短暂性脑缺血指导意见:建议做血象和血糖甲状腺功能等检查分析,主要休息好和保证睡眠,做个心脏彩超检查
平时口干咽燥唾液少,最近痰不易咳出粘稠痰 病情分析:根据你的叙述,有痰中带血的现象,不能够排除呼吸系统有结核或者是癌变的表现。指导意见:需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呼吸内科就医,根据医生的嘱咐,做相应的检查和调理,日常生活中应该保持睡眠的充足和营养的均衡。
大小腿皮肤干燥开裂掉皮手感粗燥 病情分析:这种情况考虑主要是缺乏维生素造成的,这种情况和平时上火都是有关系的,或者是由过敏引起的,初步诊断湿疹或皮炎。指导意见:出现这种情况是可以涂抹炉甘石洗剂治疗观察,避免吃海产品或辛辣食物,避免上火都有利于改善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