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在线免费咨询
胃黏膜脱垂主要是指胃黏膜受食物刺激后变得松弛,脱垂进入十二指肠球部的一种病理改变,常见于长期暴饮暴食的患者。主要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反酸和胃灼热等症状,大多数患者有压痛、反跳痛,甚至幽门梗阻。胃黏膜脱垂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是否需要手术治疗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具体如下。
1.一般治疗
如果患者胃黏膜脱垂无明显症状,一般不需要治疗。以改善不良习惯,积极预防为主。平时应戒烟戒酒、少食多餐,戒酒戒烟,忌暴饮暴食,避免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按时作息,忌劳累熬夜,尽量避免向右侧卧。
如果患者出现明显症状,主要采用镇静药物和抗胆碱能药物进行治疗,避免胃部蠕动太快,减少脱垂的机会。尽量避免使用胃动力药,加剧黏膜脱垂。如果存在幽门梗阻,应采取禁食、胃肠减压、补液等措施,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对于患有胃炎、溃疡和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应给予适当的治疗。
2.胃镜下治疗
如果患者胃黏膜脱垂严重,可以通过内镜下用高频电刀或激光治疗,切除引起症状的小段黏膜,缓解梗阻症状。
3.手术治疗
对于上消化道出血及幽门梗阻严重并反复发作的患者,伴有持续呕吐或上腹痛,经药物治疗无效,且无法与肿瘤、多发性息肉等严重疾病进行区分时,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以上是对胃黏膜脱垂需不需要手术治疗的分析,综上所述,早发现、早控制、早治疗可以预防病情进一步发展。当出现上腹部不适或腹痛影响正常生活,或发现幽门梗阻及进食后呕吐、呕血和黑便等情况时,应及时就医,通过X线检查或胃镜检查有助于进行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