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在线免费咨询
黄疸分布于人全身,使机体组织变黄,由于皮肤和巩膜位于机体表面,也是最为明显的地方。大部分新生儿出生后都会产生黄疸,如果出现过早、发展迅速时,此时患儿就会患有溶血症。一旦出现溶血症,此时家长就要提高警惕了,如果是初期的话,通常在1周内就会好。如果发展到严重程度的话,治疗的难度会逐渐加大。那么治疗溶血症的方法有哪些,造成溶血症的原因又有哪些?
1.血浆或白蛋白
白蛋白可使非结合胆红素减少,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同时也可以使用血浆进行治疗,使用方法具体为采取每次25ml的剂量进行静脉注射,每天1至2次为宜。
2.肾上腺皮质激素
肾上腺皮质激素能够降低溶血症发生的概率,尽量在医师的指导下使用,切不可盲目用药。
3.酶诱导剂
这种药物能降低血清非结合胆红素在体内的含量,苯巴比妥能够促进肝细胞摄取胆红素的吸收。
4.光疗原理
光疗几乎无法对结合胆红素起到明显作用。当血清结合胆红素升高时,经过治疗后,体内中的胆绿素会蓄积在体内,这就会使得皮肤呈现青铜色,也就是常说的青铜症。不是所有患儿都适合使用光疗,例如肝功能受损的患儿就不宜使用这种疗法。
以上就是治疗新生儿溶血症常见的几种方法,通常情况下,造成新生儿溶血症的原因有Rh血型不合和ABO血型不合,其中以后者最为常见。对于不同原因所产生的溶血症,其对应的治疗方法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会产生其他的并发症,而且必要时需要采取换血治疗这种方式,所以家长不可马虎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