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炎 肾阴虚 前列腺肥大 白带 腰酸 发热 鼻塞 儿童尿床 血虚 尿频 脱皮 淋巴结肿大 水泡 女性不孕 打呼噜 黄疸 免疫力下降 梦游症 冷汗
症状百科 > 持续性心绞痛 > 持续性心绞痛的预防治疗
持续性心绞痛

持续性心绞痛应该如何预防与治疗?

  (一)治疗

  心绞痛的治疗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冠心病易患因素的纠正 如积极治疗高血压;控制体重、停止吸烟、合并糖尿病者需降低升高的血糖。如有贫血、甲亢、心力衰竭或使用任何增加心肌氧耗的药物均需注意纠正或避免。

  2.调整生活方式 减轻或避免心肌缺血的发作。例如估测患者的体力活动耐量,调整日常生活及工作量。患者应避免突然的劳累动作,尤其在较长时间休息以后,例如对昼夜心绞痛发作规律的研究发现,清晨起来后的短时间内,心绞痛阈较低,因此,起床后活动动作宜慢,必要时须用硝酸甘油作预防。

  3.心绞痛的药物治疗 药物是治疗冠心病最基本、最重要的方式,不仅可缓解急性发作,还可以预防心绞痛发作,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1)急性发作时的治疗:在心绞痛突然发作时,要立即停止活动并休息。若症状仍不缓解,可使用作用较快的硝酸酯类药物,一般首选硝酸甘油和硝酸异山梨酯。

  ①首先舌下含服硝酸甘油:0.3~0.6mg,因可为唾液所溶解而吸收,1~2min即开始起效,约半小时后作用消失。对约92%的病人有效,其中76%在3min内见效。若无效或未充分缓解,可每隔5min再含服0.4mg;15min内可含1.2~1.5mg,若心绞痛症状持续20min,且不为硝酸甘油所缓解可到附近医疗中心就诊,以除外急性心肌梗死

  ②硝酸异山梨酯:5~10mg 舌下含服,1~5min见效,作用维持2~3h。市场上有这两种药物的喷雾剂,比片剂更容易吸收。

  ③也可含服一些起效快的中药制剂,如速效救心丸、复方丹参滴丸等。

  (2)缓解期的治疗:可使用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药、钙通道拮抗药及抗血小板药物。

  ①硝酸酯类:临床常用的硝酸酯类主要是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醇(消心痛)和单硝酸异山梨醇。

  A.单硝酸异山梨醇酯:与硝酸异山梨醇(消心痛)相比单硝酸异山梨醇不需要通过肝脏首次代谢,具有100%的生物利用率,其血清半衰期为4~5h,明显长于消心痛的血清半衰期,是近年来应用较多的药物,其中20mg的剂型有长效心痛治、异乐定、鲁南欣康和丽珠欣乐,作用可持续8h,适合于2次/d给药。30mg,40mg,50mg,60mg的剂型有依姆多(有30mg及60mg两种剂型)、德脉宁、长效异乐定,臣功再佳及莫诺确特等,药效可持续16~24h,一般1片/d即可。

  B.速效类硝酸甘油和硝酸异山梨醇(消心痛)口腔喷雾剂:是硝酸甘油和消心硝酸异山梨醇(消心痛)的改进剂,喷雾后15~30s起效,3~4min作用达高峰,可维持1~1.5h。

  C.长效硝酸甘油缓释剂:有2.5mg和6.5mg两种,口服后,前者2~8h疗效明显,后者则作用持续时间更长。

  D. 硝酸异山梨醇(消心痛)皮肤喷雾剂:喷雾皮肤后约30~60min起效,药效可维持12h。

  E.硝酸甘油和硝酸异山梨醇(消心痛)的静脉剂型:适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和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急性发病期。

  硝酸酯类药物的主要副作用是:头痛、头晕、反射性心动过速和直立性低血压等。

  ②钙通道拮抗药:常用的有3类:

  A.二氢吡啶类: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络活喜)、波依定,拜心同和尼卡地平。因降低血压作用明显,适用于冠心病并高血压的患者。硝苯地平常用量为30~120mg/d,分3~4次口服;氨氯地平(络活喜)为5~10mg/d,1次口服;非洛地平(波依定)2.5~10mg/d,1次口服;硝苯地平(拜心同)30mg/d,1次口服。

  B.粟碱的衍生物:如维拉帕米,160~320mg/d,分3~4次口服;维拉帕米缓释剂剂型为240mg/片,1次/d。

  C.1.5-苯噻嗪衍生物:如地尔硫,90~240mg/d,分3~4次口服。

  主要副作用:二氢吡啶类可使血压降低、心动过速、头痛、眩晕、疲乏、胃肠道不适和周围水肿(以踝关节周围为常见)。而维拉帕米和地尔硫卓的主要副作用是心动过缓传导阻滞、心力衰竭、头痛和疲乏等。

  ③β受体阻滞药:临床常用β受体阻滞药有普萘洛尔(心得安)、阿替洛尔(氨酰心安)、美托洛尔(美多心安)和比索洛尔(康可);这些β受体阻滞药均无内源性拟交感活性,除普萘洛尔(心得安)外,均是心脏选择性作用于β受体,故心得普萘洛尔(心得安)近来已较少使用。β受体阻滞药应用剂量国内明显低于国外。

  A.美托洛尔(美多心安):美托洛尔(美多心安)是脂溶性,主要经肝脏代谢。剂量25~200mgd,分2~3次口服;使用剂量低于100mg/d时有心脏选择性。

  B.阿替洛尔(氨酰心安)和比索洛尔(康可):为水溶性,主要经肾脏代谢,阿替洛尔(氨酰心安)12.5~100mg/d,分1~2次口服;比索洛尔(康可)2.5~10mg/d,1次/d口服。比索洛尔(康可)10mg时相当于阿替洛尔(氨酰心安)100mg的疗效。血清半衰期阿替洛尔(氨酰心安)为6~9h,比索洛尔(康可)为18~24h。

  ④抗心肌缺血药:在正常无心肌缺血的情况下,心脏活动的能量60%~90%来自心肌细胞内的脂肪酸代谢。10%~40%由糖酵解和乳酸氧化提供。心肌缺血时,游离脂肪酸动员增加,脂肪酸氧化速度增加,葡萄糖氧化供能(葡萄糖有氧代谢)ATP份额被压缩了5%~10%,ATP生成的速率下降。如以1.6碳软脂酸供能时,每消耗1个氧分子(O2)可产生4.3个ATP的能量;而以葡萄糖氧化时,每消耗1个氧分子可提供6个ATP的能量。可见消耗同样的氧,葡萄糖供能比游离脂肪酸氧化供能的效能高12%~28%。由于糖酵解和乳酸产生增加,导致细胞内pH降低,影响离子泵的正常功能和钠、钾离子的跨膜流动,钙离子在细胞内过载,导致心功能下降。在中等程度心肌缺血时(冠脉血流量仅为正常30%~60%)虽然有乳酸堆积,心肌仍以耗氧较多的脂肪酸氧化作为能量的主要来源,丙酮酸转化为乳酸;使心肌功能进一步受影响。

  曲美他嗪(万爽力):为优化心肌能量平衡的抗心肌缺血药。作用于线粒体水平,通过选择性抑制长链3-酮酰辅酶A硫解酶(3-KAT)而可部分抑制脂肪酸氧化,增加葡萄糖有氧代谢,减少ATP产生的氧耗和乳酸H 的堆积,减少细胞酸中毒及细胞内Ca2 超负荷,减轻自由基损害。保证了离子泵的正常功能,钠、钾离子的跨膜流动,继而保持了细胞的自身平衡。具有直接的心肌细胞保护作用,对血流动力学没有影响。

  稳定型心绞痛的病人冠状动脉已有较明显的固定狭窄,不能通过冠状动脉适应性的扩张来增加血流灌注,同时由于内皮细胞功能的损伤,NO(一氧化氮)产生减少,使在体力运动、情绪激动或寒冷气候时冠脉收缩,故约有30%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可以静息状态下出现症状发作。作为第一个3-KAT抑制剂,“曲美他嗪(万爽力)”有助于优化心肌能量代谢,从脂肪酸氧化转向葡萄糖氧化,恢复糖酵解和氧化的耦联,促使氧耗较少的ATP产生,有助于缺血心肌机械功能的恢复。

  在2001年9月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的欧洲心脏病年会(ESC)对曲美他嗪的治疗进展进行了专题研讨。认为在治疗稳定型心绞痛β受体阻滞药是一线药物,但该类药有一定的禁忌证,在老年患者更易发生。硝酸酯、钙拮抗药、曲美他嗪可在一线药物有禁忌证或耐受性差时作为二线药物使用。研究证实,在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时,与有血流动力学作用的药物相比,TMZ至少有同等的疗效,而病人的耐受性更好。有作者应用TMZ 20mg,3次/d(71例),与普萘洛尔(心得安)40mg,3次/d(78例)比较;结果显示治疗心绞痛二者同样有效。TMZ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时常有较好的协同作用,如在延长运动至心绞痛发作和ST段降低的时间上,TMZ与硝酸酯合用较β受体阻滞药和硝酸酯合用更有效。地尔硫卓治疗无效的病人加用TMZ可使症状改善。

  还有TMZ改善左心室功能,提高LVEF,对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和血小板等的作用也有相关研究报道。总之,由于TMZ的独特作用机制和良好的安全性,它的临床运用范围在不断扩大,已从单纯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扩展到对多种心肌缺血状态及缺血性心功能障碍时的保护。

  ⑤抗血小板的药物: 主要抗血小板的药物有阿司匹林、噻氯匹啶、氯吡格雷、双嘧达莫(潘生丁)、鱼油及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纤维蛋白原受体)拮抗药等。

  4.心绞痛的介入性治疗 主要指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疗法,目前主要有两种即PTCA(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和CABG(冠状动脉搭桥术)。

  (1)PTCA:即用经皮穿刺方法送入球囊导管,扩张狭窄冠状动脉的一种心导管治疗技术。其治疗机制是通过球囊在动脉粥样硬化狭窄节段的机械挤压,使粥样硬化的血管内膜向外膜伸展,血管直径扩大,或粥样硬化斑块被撕裂沿血管腔延伸,在生理压力和血流冲击下,重新塑形生成新的平滑内腔,并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血流通畅。

  目前随着PTCA技术的改进、材料的改良、优质影像增强系统的引入及PTCA操作经验的积累,其临床适应证在扩展。在临床上药物治疗无效,病人要求行血运重建治疗;同时有血管再通操作成功的可能性的病人可考虑进行PTCA的治疗。

  (2)CABG:它通过将移植血管绕过冠状动脉狭窄部位与其近端吻合,可以达到立即恢复和(或)增加缺血心肌的血流量,有效地降低心绞痛的发生率,缓解症状,改善心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二)预后

  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预后较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预后为好。稳定劳力型心绞痛的预后主要决定于心肌缺血的程度和心功能状况。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有些合并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多数报道认为,慢性心绞痛患者在日常生活中,Holter检测有无心肌缺血,对评估患者的长期预后有一定价值,但尚需有更充分证据的前瞻性研究验证。Rocco等观察入选的86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心电图运动试验均阳性,其中49例(57%)在日常活动中Holter检测有心肌缺血。随访最长25个月[平均(12.5±7.8)个月]。随访结果可见,临床事件(包括猝死、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CABG)的次数,在Holter检测出有心肌缺血的比无缺血者预后差,也提示心电图运动试验和Holter检测均有心肌缺血预后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