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眼结膜下出血一直止不住可采取、压迫止血、药物治疗、激光止血、手术治疗等方式进行治疗。眼结膜下出血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症状,主要表现为结膜下出现红色或暗红色斑块,需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针对性治疗。
1.冷敷或热敷:出血24小时内,可以用冷水浸湿的毛巾或冰袋轻轻敷在眼睛上,每次持续10-15分钟,间隔2-3小时重复一次。冷敷有助于血管收缩,减少血液渗出,从而达到止血的作用。而在出血48小时后,则可以用温热的毛巾或热水袋敷在眼睛上,每次持续15-20分钟,每天2-3次,如此可促进血液循环,加速出血的吸收。
2.压迫止血:如果出血点明确,可以使用无菌纱布或棉签轻轻按压出血部位,通过压迫血管来达到止血的效果。这种方法通常适用于出血点较局限且出血较少的情况,具体止血方法需遵医嘱。
3.药物治疗:当出血症状较为严重,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止血药物,比如卡巴克络片、维生素C片等。这些药物可以增强血管壁的韧性,促进血液凝固,从而达到止血的效果。必要时还可配以妥布霉素滴眼液、盐酸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等抗生素眼药水,减少感染的发生。
4.激光止血:对于出血量较大且无法通过药物和物理治疗控制的患者,可以听从医生的建议进行激光止血。该治疗方式主要是利用激光的热效应和光效应,封闭受损的小血管,达到止血的效果。
5.手术治疗:对于严重出血且伴有眼球结构破损的患者,医生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建议进行手术治疗,防止出血进一步加重,比如进行虹膜缝合、眼球摘除术等。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用眼卫生,避免揉眼和过度用眼。饮食方面也应以清淡有营养为主,减少辛辣刺激食物的摄入。如果是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引起的眼结膜下出血,则需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治疗原发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如果眼结膜下出血没有好转或有所加重,应及时就医检查,避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