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速找出致敏药物或化学物质,告诫患者停止并保证今后不再接触该类物质可有效预防血管过敏性炎症的发生。
1.病因治疗 迅速找出致敏药物或化学物质,告诫患者停止并保证今后不再接触该类物质。
2.药物治疗
(1)糖皮质激素:对大多数患者有效,此类药物剂量应根据疾病严重程度而定,病情较轻者每天仅需泼尼松(强的松)20mg,严重者泼尼松(强的松)每天用量可达60mg。症状改善后,剂量即应缓慢减少至最小维持量,总疗程2~4个月。
(2)抗组胺药:如果患者病情较轻,只有少部分皮肤受累而无内脏器官损害,并不需要特别治疗,使用该类药处理即可。
(3)砜类药物:其作用机制未明,可能与稳定溶酶体膜等作用有关,某些患者仅用氨苯砜100~150mg/d,即可有效控制病情。
(4)免疫抑制剂:如患者对糖皮质激素反应不佳,或因糖皮质激素副作用太大,不能耐受时,可考虑用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CTX)0.5~1.0/m2,每2~4周1次,3个月以内为限。
(5)白细胞功能抑制剂:代表药是秋水仙碱,具有抗嗜中性粒细胞趋化作用,也有一定免疫调节作用,该药对慢性、复发性患者可作为首选药物。
(6)抗生素:对合并感染的患者,抗生素的使用极为必要。
(7)非甾体抗炎药:主要是对症治疗,对发热、关节疼痛患者疗效显著。
(8)中药:中医治则为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可选用四妙勇安汤等辨证施治。有文献报道雷公藤总甙对本病疗效有帮助。
预后
该病的治疗是否有效,十分重要的是对病因的识别和去除,尤其是可疑抗原性致敏药物的停用对决定预后有关键作用。
预后与治疗方法有关,治疗得当,病因去除多数病人预后良好。但治疗不当,病因未能识别则预后无法预料。反复发作者可经年累月。本病与药物应用有关且为自限性,故药物疗效评价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