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有问必答>症状频道>攻击行为
攻击行为

攻击行为又名侵犯行为,通常是指有意伤害他人身心健康的行为.攻击行为是儿童和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个体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犯罪心理学及其他有关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随着西方青少年犯罪率的增长,青少年犯罪问题已引起了西方学者的极大重视.作为暴力犯罪重要特征之一的攻击行为亦成为西方心理学界的一个热门课题,并被当作预测青少年反社会行为、暴力犯罪行为的重要内容而备受关注,特别值得指出的是,有的学者着重探讨了犯罪青少年攻击行为的认知特征,从认知的角度展示了犯罪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原因,这是青少年犯罪研究的一个重大进... [全文阅读]

症状概况
病因 检查 诊断鉴别 预防治疗 缓解方法
  1、生物学因素  (1)遗传:攻击、暴力行为存在一定的家族聚焦现象,且符合多基因遗传特点。HYY型超雄结构可能更具有攻击性。  (2)生化: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及总胆固醇的水平与攻击行为的发生和抑制有关。  (3)神经内分泌:雄性激素、学堂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水平可能与攻击行为有关。  (4)脑结构与功能:左右大脑半球的均衡性发展与协调功能、额叶与颞叶功能及脑电图慢播活动等运与攻击行为有关,有人将杏仁核称为攻击中枢。  (5)疾病:精神分裂症、人格障碍等精神疾病患者较一般人群更易发生攻击行为,颅脑创伤等也常伴发攻击行为。  2、心理学因素  (1)攻击行为与体力、情绪稳定性及成长阶段有关。 查看详细内容>>
  由于攻击行为具有一定的伤害性,但准确预测非常困难。对攻击行为具有较高预示性的有:过去有过冲动暴力行为、有无法控制的愤怒、处于妄想或躁狂状态、有伤害或杀人的念头、人格障碍、痴呆、谵妄、酒精、药物中毒等精神障碍。应该到精神科检查确定。 查看详细内容>>
  人类的攻击行为,由于攻击行为的概念和定义不同,所报道的攻击行为发生率差别很大,从20%到70%不等,目前尚无公认的流行病学资料。国内谐谢振安(1997)曾对4所大学进行过攻击行为调查,结果发现有54.7们的学生曾有过言语、打架斗殴、破坏他人或集体财务、自伤性攻击行为,其中有4.2%的学生因攻击行为受到过学校处分。Swanson等(1990)曾对美国5个地区的17803人进行了攻击行为调查,结果发现:有18%的人以往曾有过使用无期、殴打别人或饮酒时发生斗殴等攻击行为,1年内有过攻击行为的为3.5%;攻击者比一般人群有更高的精神疾病患病率,其中有近50%的攻击者可以建立DSM系统轴I的诊断,近 查看详细内容>>
  攻击行为的预防一般分为基础处理和情景处理两个方面,基础处理包括:妥善处理原发问题、疾病和应激,改善应对策略,改善和加强社会支持,避免社会性诱导等。情景处理包括:了解相关信息,评价攻击的可能性,建立适宜环境,减少诱发因素。注意接触粉饰,应和缓、得体,表现出同情和关心,避免威胁和挑衅,避免直接的目光接触,并保持一定的距离;鼓励适当方式的表达与宣泄,分散主义里,转移攻击意图,鼓励自我等以提高自控能力;通过医疗及行为方式控制攻击的原因等。 查看详细内容>>

更多>>医患问答
  • Q: 老年痴呆攻击行为怎么办
    牛玥

    “老年痴呆冷静,不要表露出害怕以及惊慌,尝试运用一些平和的活动转移患者的注意力,给患者更多的自由空间,尽量找出造成不适宜行为的原因,并且尽量的避免再次发生,老年痴呆主要表现为健忘行为古怪和坏脾气。”[详细内容]

  • Q: 多动症青少年攻击行为怎么办
    连文喜

    “那孩子可能就正处于青春期,所以说家长不能采取批评和打骂的方法教育,必须要给孩子进行多沟通多交流,这样就可以缓解症状的,而且给孩子多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就可以分散注意力,不要吃刺激性的食物。”[详细内容]

查看更多相关问题
更多>>饮食宜忌

攻击行为宜吃食物[猪脑 鸡蛋][鸡 腿 菇][腌酱菜]一一1.宜吃维生素B1、B12含量高的食物; 2.宜吃[点击查看详情]

攻击行为忌吃食物一一1.忌吃含有酒精类的食物; 2.忌吃动物血性食物。[点击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