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症状有哪些?
常见症状:高热、头痛、呕吐、皮肤瘀点、颈项强直、脑膜刺激征、咽痛、肌肉酸痛、食欲减退、小儿哭闹不安、面色苍白、肢端凉
1.轻型
多见于流脑流行时,病变轻微,临床表现为
低热、轻微头痛及
咽痛等上呼吸道症状,皮肤可有少数细小出血点和
脑膜刺激征。脑脊液多无明显变化,咽拭子培养可有病原菌。
2.普通型
最常见,占全部病例的90%以上。分为4期,其特点分别为:
(1)前驱期(上呼吸道感染期) 约为1~2天,可有低热、咽痛、
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多数病人无此期表现。
(2)
败血症期 突发或前驱期后突然
寒战、高热、伴头痛、
肌肉酸痛、食欲减退及精神萎缩等
毒血症症状。幼儿则有哭闹不安、因皮肤
感觉过敏而拒抱,以及
惊厥等。少数病人有
关节痛、脾肿大。此期的特征性表现是皮疹,通常为瘀点或
瘀斑,70%~90%病人有皮肤或黏膜淤斑点或淤斑,直径1mm~2cm,开始为鲜红色,后为紫红色,最早见于眼结膜和口腔黏膜,大小不一,多少不等,分布不均,以肩、肘、臀等易受压处多见,色泽鲜红,后变为紫红。严重者淤斑迅速扩大,其中央因血栓形成而出现紫黑色坏死或形成大疱,如坏死累及皮下组织可留瘢痕。多数患者12~24小时发展致
脑膜炎期。
(3)脑膜炎期 脑膜炎症状多与败血症期症状同时出现。在前驱期症状基础上出现
剧烈头痛、频繁
呕吐、狂躁以及脑膜刺激症状,血压可升高而脉搏减慢,重者谵妄、神志障碍及抽搐。通常在2~5天后进入恢复期。
(4)恢复期 经治疗后体温逐渐降至正常,皮肤淤点、淤斑消失。大淤斑中央坏死部位形成
溃疡,后
结痂而愈,症状逐渐好转,神经系统检查正常。约10%病人出现
口唇疱疹。病人一般在1~3周内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