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 内科 儿科 传染病 妇产科 精神心理科 皮肤性病科 中医科 骨科 高血压 糖尿病 白癜风 肿瘤 性病 鼻炎 肾结石 肾虚 哮喘 腋臭 湿疹

医生在线免费咨询

当前位置: 疾病 > 新生儿肾静脉血栓 > 新生儿肾静脉血栓病因
新生儿肾静脉血栓
概述 病因 症状 检查 鉴别 并发症 预防 治疗 饮食 饮食禁忌 经验 文章 问答 药品

新生儿肾静脉血栓病因

更新时间:2024-07-01

新生儿肾静脉血栓是与脱水,血黏滞度增高和肾血流量减少有关的,血浓稠及血黏滞度增加会使肾流量下降,肾氧合减少,继之则肾水肿,肾小血管压力增加,最终导致肾小静脉血栓形成。它的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早期不容易被发现,同时会被危重的基础疾病所掩盖。因此研究它的致病原因至关重要。

新生儿肾静脉血栓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发病原因

RVT常由多种综合病因所致。

1.肾脏原发疾病 早期报道的RVT均由于肾病综合征时肾局部高凝状态所引起,但与NRVT相关的新生儿肾脏原发疾病很少见,仅有先天性肾病综合征或肾脏肿瘤等引起的肾源性NRVT。

2.肾血管蒂受累 如腹膜后脓肿或脐静脉插管等引起的肾(主)静脉循环障碍,但近年来此类肾外性NRVT的报道已很少。

3.血液黏滞度增高 此类原因在NRVT中最为重要,生理状态下新生儿外周血中红细胞较多,当喂食不足,不显性失水增加,应用利尿药或造影剂,产伤,窒息,缺氧,缺血等原因均可使血液浓稠,血黏滞度呈指数增加。

4.肾血流量减少 如感染,休克,母亲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糖尿病等原因所致。

早在20世纪40年代,Gross统计既往百余年文献中47例新生儿动脉栓塞性疾病(其中肾动脉栓塞4例),认为感染,先天性心脏病,损伤和生后脐动脉变化为可能发病原因,此后,对NRAE的不断观察研究,对其可能的发病原因提出了不同观点,但到目前为止,除脐动脉插管外,其他病因尚在探讨之中。

(二)发病机制

与肾动脉系统不同,肾静脉系统无任何种类的节段分布,仅有一系列互相吻合的弓形静脉连接肾脏两极的血流,小动脉和小静脉间无毛细血管网,肾被膜下小静脉汇集成小叶间和叶间静脉,经肾髓质和肾门流入肾(主)静脉,右肾静脉仅与同侧输尿管静脉相通,而左肾静脉则可与其他四五条静脉相通易形成侧支循环。

NRVT的发病机制取决于血栓形成的急缓,位置,大小,完全与否,以及侧支循环形成间的相互平衡情况,无论单侧或双侧病变,上述情况及原发基础疾病决定了该患儿的临床及图像学所见,甚至预后,血浓稠及血黏滞度增加使肾流量下降,肾氧合减少,继之则肾水肿,肾小血管压力增加,最终导致肾小静脉血栓形成,NRVT形成的过程有3类:

1.急性完全性栓塞 肾脏急性水肿,肾包膜囊内压力急剧增高,肾静脉压可增高20倍,肾动脉血流量降至正常量的25%,甚至完全停流,肾脏受损及出血,肾外观呈发绀色,此类型在发病24h内肾脏即肿大,7天时达高峰,而此后的2个月渐缩小,有可能变为残留的萎缩小肾脏。

2.急性部分性栓塞 若阻塞达80%~90%则与完全性相同,其余的在发病24h即可出现侧支循环,发病后12天到1个月时,侧支吻合达最佳状态,肾脏大小,影像学形态及肾功能均可于发病后2个月恢复。

3.形成侧支吻合 渐进性栓塞程度如何,均可形成侧支吻合,除有白蛋白尿外,肾功能常正常。

预防新生儿肾静脉血栓的发生,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通过积极防治新生儿严重脱水和合理喂养,防治缺血,从而防止血液黏滞度增加,以预防本症,从而减少病死率,提高新生儿生存率。

审编医生
曾洁敏儿科综合 主任医师 医院: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主治疾病:擅长支气管哮喘、婴幼儿喘息、过敏性咳嗽、慢性咳嗽、...详情>

新生儿肾静脉血栓相关问答

新生儿癫痫病因 您好,根据您的描述,常见的癫痫原因有遗传因素、脑部疾病的诱发以及脑外伤等。儿童患者有可能是遗传的也有可能是由于出生时出现产伤、窒息等等各式各样的问题引发的。
新生儿癫痫的病因有哪些呢 癫痫是多种原因引起的脑部慢性疾病,是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导致的症状。和遗传因素,脑内部结构异常等有关系,比如脑发育畸形,宫内感染,脑外伤后遗症等。
新生儿脂溢性皮炎病因?与妈妈食用海鲜鲫鱼 新生儿脂溢性皮炎的这种情况是说明先天性的一定要及时的进行处理,宝妈在坐月子期间是不建议吃海鲜的,现在虽然说已经出了满月,宝宝又有脂溢性皮炎,一定不能够吃海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