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静脉有一发红低热的索状物:浅
静脉血栓形成主要特征是血栓形成部位
疼痛,外表可见浅静脉有一发红、低热的索状物,有触痛,周围红肿。本病分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种。感染性者多见于急性感染、
分娩、盆腔或腹腔手术后,非感染性者则由于血液淤滞所致,且多见于小腿后部静脉。
下肢浅静脉曲张:绝大多数是大隐静脉曲张(少数为小隐静脉曲张或大小隐静脉曲张都曲张),临床上极为常见,全球约有25%的女性和15%的男性患有此类疾病,发病常与遗传因素有关,并且长期站立和重体力劳动可以成为诱因。
局部静脉硬索状:沿浅静脉走行出现条索状物或硬结,并伴有红肿、灼热、疼痛或压痛,急性期后,索条状物变硬,局部皮肤色素沉着,以上症状见于血栓性浅
静脉炎。
本病主要表现为肢体缺血,以及因缺血所致的游走性静脉炎,缺血性神经
性病变和
继发感染。病程演变可分为三期。
一期:局部缺血期
(1)
间歇性跛行:患肢发凉,麻木或足底发紧感。当行走一定距离时,小腿或足底出现抽痛或胀痛,休息可缓解。随着病情发展,间歇性跛行症状加重。
(2)游走性血栓静脉炎:患肢浅静脉呈红色条索,数周后可消退。一段时间后又可在不同或同一部位出现,伴有疼痛和触痛。
(3)足背动脉或胫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二期:
营养障碍期
(1)静息痛:休息状态患肢仍疼痛不可忍耐,尤以夜间为甚,疼痛
呻吟不止,彻夜不眠。
(2)肢体营养障碍:
皮肤干燥变薄,汗毛脱落,
小腿肌肉萎缩,皮肤发冷,肤色苍白或潮红,动脉搏动消失。
三期:组织坏死期
(1)具有工、Ⅱ期症状。
(2)肢端发生
溃疡或坏疽:初期为
干性坏疽,常先在一个或两个趾端或趾甲旁出现干枯发黑,逐渐累及整个足趾,脱落后常形成难愈的溃疡。如继发感染,干性坏疽可转为
湿性坏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