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 内科 儿科 传染病 妇产科 精神心理科 皮肤性病科 中医科 骨科 高血压 糖尿病 白癜风 肿瘤 性病 鼻炎 肾结石 肾虚 哮喘 腋臭 湿疹

医生在线免费咨询

当前位置: 疾病 > 急性应激反应 > 急性应激反应的症状
急性应激反应
概述 病因 症状 检查 鉴别 并发症 预防 治疗 饮食 饮食禁忌 经验 文章 问答 药品

急性应激反应的症状有哪些?

  常见症状:呆滞、 意识障碍、 意识朦胧状态、定向力障碍,只言片语,词句零乱不连贯、表情紧张、动作杂乱、躁动不安、冲动毁物、呆坐、卧床不起

       一.临床表现

  以急剧超强的精神创伤作为直接原因的,一般在受创伤或超强应激性生活事件的影响后立刻发病,时间不超过1h。典型的急性应激障碍可表现为表情呆滞,处于茫然状态,意识障碍可见意识范围的缩小,注意力狭窄,不能领会外在刺激,继而不动不语,呆若木鸡,对外界刺激无相应反应,称为心因性木僵。一般数分钟或数小时后恢复正常,或进入意识朦胧状态,出现定向力障碍,表现为偶有自发只言片语,词句零乱不连贯,令人难以理解、表情紧张、恐怖、动作杂乱、无目的,或躁动不安、冲动毁物,此时,患者自发活动明显减少,可在长时间内毫无动作,保持呆坐或卧床不起。虽有时睁眼,协调眼部运动,但缄默不语。这是常见的临床相。事后不能全部回忆,称心因性意识模糊状态。

  以强烈和持续一定时间的心理创伤直接引起的应激障碍,表现以妄想和情感症状为主的,其症状内容与应激源密切相关,较易被人理解,症状呈急性亚急性起病时经适当治疗,预后良好,恢复后精神正常。一般无人格缺陷。

  有的人在强烈的精神创伤作用下,表现为情绪低落、易激惹、悔恨、沮丧、绝望、自罪自责,严重时有自杀行为,并伴有失眠噩梦、疲乏、注意力难以集中,对生活缺乏兴趣,对未来失去信心,但无精神运动抑制现象,症状也缺乏晨重晚轻的变化,情感及行为能被人理解,与外界接触尚可,称为急性心因性抑郁状态。少数强烈的精神创伤作用下出现躁狂状态,表现为激越性活动过多兴奋、欢快、失眠、逃跑或无目的的漫游活动。并伴有恐惧焦虑和自主神经系统症状,如心动过速、震颤,出汗,面部潮红等,显示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及言语增多,并有夸大特点。内容与所受精神创伤有关,能被人理解,偶有伤人毁物等冲动行为,多数伴有失眠,称为心因性躁狂状态。

  本病病程短暂,一般在异乎寻常的应激源的作用下几分钟内出现。如果应激性环境消除可在几小时或2~3天内症状迅速缓解,如果应激源持续存在或具有不可逆转性,症状一般可在2~3天后开始减轻,通常在1周内缓解,预后良好。

  恢复后对病情可有部分或大部分遗忘,难以全面回忆。根据临床观察归纳如下:

  以意识障碍占优势者: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但以精神错乱状态较常见。可存在定向障碍,注意力狭窄,难以进行言语交流,有自发语言、词句零乱或不连贯,无条理性,令人难以理解,动作杂乱而无目的性,偶见冲动行为。恢复后少数患者可出现遗忘现象,不能很好地回忆病情。

  以精神运动占优势者:患者表现为伴有强烈情感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或精神运动性抑制。有的病人表现痉挛发作,情绪暴发,类似癔症。精神运动性抑制者较少见,表现对周围环境的退缩,有时近似亚木僵状态。

  二.诊断

  诊断标准可参考下列几项(CCMD-2-R):

  1.发病前突然遭受异乎寻常的强烈应激性生活事件刺激或影响,而无其他精神障碍的影响。即以异乎寻常的和严重的精神打击作为诱因发病。

  2.精神症状的出现与应激源之间在时间上有紧密的联系。一般在遭遇精神打击后几分钟或几小时内发病,症状表现与应激源之间必须有事件上的明确联系。

  3.临床表现虽有较大的变异性,但可归纳为两类表现:①精神运动性抑制,主要表现为一定程度的意识障碍,有的呈木僵状态;②精神运动性兴奋,可伴有强烈的情绪变化,如有恐惧性情绪,行为有一定的盲目性,并伴有自主神经系统症状。在情绪障碍中,焦虑或抑郁也较常见。

  4.病程短暂,症状一般持续时间不长,几小时或几天,1周左右完全缓解。很少超过1周,最长不超过4周,预后良好。

急性应激反应相关问答

连续三天晚上睡眠都不太好 引起上述症状的原因很多,一方面与精神心理因素有关,例如受不良情绪的影响,或者合并有某些精神性的疾病。另一方面也与躯体因素有关,例如体质差,平时缺乏运动或者晚间睡眠不足。严重者需要心理治疗或者药物治疗。 提问人的追问 2...
急性应激反应的护理提醒 对于这种症状的患者的护理,首先要给予积极的心理引导,减轻心理压力和障碍,一定要保持一个平稳的情绪,而且要注意患者如果是出现剧烈的症状的,那么有可能会导致损害他人的表现,或者是有自残等表现。
急性应激反应的注意事项 出现应急反应疾病一定要注意日常生活的保养,要对患者的身体健康是受到一定保护的避免或者做出一些其他的不良想法,需要给予一些心理疏导,多开导,多劝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