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在线免费咨询
心力衰竭的治疗主要包括两大方面:①减轻心脏负荷。②增强心肌收缩力。
减轻心脏负荷包括休息、限制钠盐摄入、利尿剂和扩血管药物的应用等。
(1)休息:限制体力活动,严重者必须卧床休息。但长期卧床易并发血栓栓塞和支气管肺炎。此外还须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和恐惧感,必要时可加用小剂量地西泮(安定)、氯氮卓(利眠宁)、甲丙氨酯(安宁)等镇静剂。
(2)限制钠盐摄入:日常饮食应适当限制钠盐,切忌食用盐腌制品。目前由于利尿剂的应用,特别是一些强力排钠利尿剂,钠盐限制可不必过严,这样既可不影响患者食欲,也可减少低钠综合征的发生。
(3)利尿剂的应用:利尿使过多的体液排出,既可减轻周围和内脏水肿,又可减少血容量,减轻心脏前负荷。增加心输出量,改善心功能。
目前常用的利尿剂有:①噻嗪类和氯噻酮:常用的有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塞)、环戊甲噻嗪、氯噻酮。③襻利尿剂:最适用于急性左心衰竭和肺水肿患者,也可用于其他利尿剂无效的严重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大量利尿可导致低血钾、血容量不足,循环衰竭等并发症,需注意调节。常用制剂有依他尼酸、依他尼酸钠、呋塞米(速尿)。③潴钾利尿剂:常用药物有螺内酯(安体舒通)、氨苯蝶啶。
利尿剂需合理应用,避免滥用。持续大量利尿可导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如低血钠、低血钾、低氯性碱中毒。同时过度的利尿可致血容量不足、血液浓缩、并发血栓栓塞、低血压、循环衰竭、氮质血症等。故利尿剂的使用原则应是:①间断使用,使机体在利尿后有一个恢复、平衡的过程。②一般以噻嗪类为首选,必要时加用潴钾利尿剂,襻利尿剂多用于急性肺水肿或顽固性心力衰竭。③在利尿期间需记录出入水量、观察体重变化,随访血电解质和肾功能,用快速强力利尿剂时,尚需观察脉搏与血压的变化,以保证利尿剂的合理和安全使用。
(4)血管扩张剂:血管扩张剂可扩张周围小动脉,减轻心脏排血时的阻力,而减轻心脏的后负荷(压力负荷);又可扩张周围静脉,减少口心血量,从而减轻心脏的前负荷(容量负荷)。
对慢性心力衰竭目前常选用的口服血管扩张剂为硝酸异山梨醇5—10mg,3次/d,卡托普利12.5—25mg,3次/d,以上两种可同时用。卡托普利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能使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减少,钠和水潴留减轻,并使体循环血管及肺毛细血管阻力减低,心功能改善。其长效作用的有依那普利。
开始使用血管扩张剂时,需密切观察病情和用药前后的心率、血压变化,慎防血管过度扩张,心脏充盈不足,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等不良反应。
增强心肌收缩力(1)强心药的应用:临床上以洋地黄类药物为最常用,此外还可用多巴胺等非洋地黄类新型正性肌力药物。
洋地黄适用于各种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可在心脏病面临应激时(如手术、分娩)预防应用。对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也有较好疗效,在洋地黄中毒时禁用。Ⅱ度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单纯性重度左房室瓣狭窄或主动脉瓣瓣下狭窄(无心房颤动或明显心力衰竭),也不宜应用。
常用的制剂可归纳为两类:快速作用类,如毒毛花甙K,毛花甙C和地高辛静注,适用于急性心力衰竭或慢性心力衰竭加重时。缓慢作用类,如地高辛口服、洋地黄叶和洋地黄毒甙,适用于慢性心力衰竭。
给药方法有两种:①负荷量加维持量。在短期内,如1—3d,给予一定负荷量,以后每日用维持量。适用于心力衰竭较急、较重、需尽快控制的病人。②单用维持量,而不用负荷量。一般选用地高辛,每日0.25—0.5mg,约6—8d,血中地高辛浓度同样可达治疗浓度的水平,以后维持量0.125— 0.25mg/d,此种用法适用于病情不太急的病人,此法虽较第一种方法奏效慢,但较安全,发生中毒者少。若患者近2周内已用过洋地黄,则不能采用第一种方法。
需注意洋地黄用量的个体差异很大,且治疗量与中毒量较接近,故用药期间需密切观察,根据具体情况用药。老年人、心肌情况不佳(如弥漫性心肌炎、肺心病、急性心肌梗死、重度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低血钾、贫血、甲状腺功能减退等情况下,对洋地黄较敏感,易致中毒。要特别谨慎,可选用快速类制剂,用量宜偏小。某些合并用药,如奎尼丁、胺碘酮、维拉帕米(异搏定)、普罗帕酮(心律平)、西咪替丁(甲氰咪胍)、利福平等可增高洋地黄的血浓度,在对洋地黄敏感的情况下可诱致中毒的发生。
洋地黄中毒的表现主要有消化系统(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神经系统(如头痛、嗜睡和以黄视为多见的色视)和心脏方面的表现。后者包括心肌收缩力受抑制而使心力衰竭加重,发生各种心律失常,如房住、交界性、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包括过早搏动、阵发性和非阵发性心动过速,甚至扑动、颤动;也可导致缓慢性心律失常如房室传导阻滞、窦房阻滞等。但以频发多源性室性早搏或呈二联律、室上性心动过速伴房室传导阻滞、非阵发性交界性或室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伴高度房室传导阻滞为多见,且具有特征性。
发生洋地黄中毒后,应立即停药,并停用排钾性利尿剂。一般轻度中毒在停药后数日可自行消失。严重的心律失常必须予以积极处理,否则可威胁生命。快速性心律失常可选用:①钾盐1—2g溶于250—500ml葡萄糖液静脉滴注。②苯妥英钠100mg溶于20ml注射用水,静脉注射,必要时可每5—10min重复给药,连续用药总量不宜超过250—300mg。③利多卡因100mg溶于20ml葡萄糖液静脉注射,必要时可每5—10min重复给药、连续用药总量不宜超过250—300mg。④其他,如普茶洛尔(心得安)、维拉帕米(异搏定),普鲁卡因胺、奎尼丁、溴苄胺托西酸盐等也可选用。由于洋地黄中毒时电击易致心室颤动,故一般不选用直流电复律。缓慢性心律失常,可选用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提高心率、加快传导。很少有并发心源性昏厥而需予临时人工心脏起搏。目前尚有用洋地黄特异性抗体治疗洋地黄中毒。
洋地黄应用过程中,测定其血浓度有一定意义。洋地黄对心肌收缩力的作用取决于其在肌膜受体上的浓度。此浓度与血中洋地黄的含量密切相关,不管体内药物是多少,心肌与血中的浓度都保持较为恒定的比率。因此,可以洋地黄的血清浓度间接地了解其在心肌的浓度。目前,在各种测定方法中地高辛放射免疫分析应用最广泛。此法的特点是能够取得对地高辛特异的抗体,因而具有特异性高、灵敏度强的优点。进行测定时需严格掌握取血标本的时间,因为地高辛口服后,至少需要6— 8h才能达到血清与心肌的平衡状态,故应在眼药后6—8h取血。如取血过早测得很高的血浓度数值。但并不能反映地高辛在心肌的浓度。
洋地黄血清浓度测定的主要用于洋地黄中毒的诊断。在服用地高辛而无中毒者,大多数血清浓度在0.5—2.0ng/ml,而大多数有中毒表现者则>2ng/ml。但无中毒与中毒者间可有重叠现象,即约10%无中毒者其血浓度可>2ng/ml,而5%—10%有中毒者可低于此值。因此。不能单凭一次测得的数值作出中毒与否的结论,必须结合临床表现进行全面分析。甲状腺功能减退、严重心肌损害、缺氧、酸碱平衡失调、高血钙、低血镁,特别是低血钾等,均可在地高辛血清浓度不超过2ng/ml的情况下出现中毒。反之,甲状腺功能亢进、高血钾和心房颤动或扑动等病人对洋地黄的耐量较大,有时需用较大剂量才能奏效。此时地高辛血清浓度可>2ng/ml而无中毒表现。
(2)其他正性收缩能药物:包括儿茶酚胺类及非儿茶酚胺类。前者有:①多已胺:能直接刺激心脏β受体和间接作用于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以增强心肌收缩力;通过对α受体作用,使小动脉收缩;对肠系膜,脑和冠状动脉,尤其对肾小动脉有扩张作用,因而使肾血流量增加。多已胺对周围血管和肾脏作用视剂量大小而异。用较小剂量(每分钟2.5—5μg/kg体重)静脉滴注时。心输出量、肾血流量增加.心率无明显增快,外周阻力降低或无改变。用较大剂量时(每分钟>10μg/kg体重)。对小动脉收缩作用增强,因而外周阻力增加.肾血流量降低,心率加快,这对心力衰竭反而产生不利作用。大剂量也可增加心肌耗氧量。临床应用时,必须根据血压、心率和尿量变化调节给药速度。②多巴酚丁胺(dobutamine):拟交感神经药,其主要作用是直接兴奋心脏β受体,增强心肌收缩力和心输出量,对心率的影响较小,对周围血管收缩及动脉压的作用轻微,也不明显增加肾血流量,但临床观察,用大剂量时仍可使心率加快。且可诱发室性心律失常。用药以每分钟2,5μg/kg体重,静脉滴注开始,可逐渐增至每分钟10μg/kg体重。③对普瑞特罗(羟苯心安).为新合成的选择性β1受体兴奋剂,有显著的正性收缩力作用。变时性和血管活性作用很小,因此心率增加不明显,周围血管阻力无变化或稍有降低。但偶可致室性心律失常,有“快速减敏”作用。可予静脉注射,每次25—100μg/kg体重,也可口服20—40mg/d。④吡布特罗(吡丁醇)为新型选择性β2受体兴奋剂,兼有兴奋β1受体的作用,能扩张周围血管和增强心肌收缩力,但常伴心率增加。口服给药奏效迅速,约0.5—1h达最大效应,作用持续5—6h。常用剂量10—20mg,1日3次。
非儿茶酚胺类正性收缩能药物主要有人工合成的双吡啶衍生物:氨力农(氨联吡啶酮)和米力农(二联吡啶酮),具有正性收缩和扩张周围血管的双重作用,但作用机制既不影响钠-钾-ATP酶,也不改变磷酸二酯酶的活性。可静脉或口服给药,但氨力农长期口眼的副作用大,维持治疗宜用米力农。磷酸二酯酶抑制剂通过抑制CAMP的降解,也可增加心肌收缩力。但属于此类的氨茶碱可增加心率,甚至致心律失常,应用受限。新型制剂卡巴喹伦(carbazeran)的副作用小.而正性肌力作用强,在治疗心力衰竭中有价值。
上述非洋地黄类正性收缩能药物,可与洋地黄,或血管扩张剂同时使用。
终末期心力衰竭对药物治疗无效,心脏移植是唯一可能有效的治疗方法。晚近由于有效的免疫抑制剂环孢菌素的使用和心内膜活检对排异的监测,移植术后超过一年的生存率已有明显提高。同时作心脏和肺脏的移植亦已获得成功,使伴有肺动脉高压者也可能接受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