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在线免费咨询
缺血性心肌病是心内科常见的心脏疾病,其发病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导致患者出现胸痛、心慌、心悸、呼吸困难甚至丧失劳动能力。那么缺血性心肌病能治好吗?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方法有哪些?我们通过下文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缺血性心肌病能治好吗
缺血性心肌病预后较差,临床病死率较高,且一旦确诊后,需长期服药。临床治疗以改善症状为主要目的。因此该病目前并不能彻底治愈。
二、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方法
1.降低心肌耗氧量
我们已经知道,血缺血性心肌病的发病原因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单位时间供给心肌细胞的营养减少。临床可通过药物降低心肌耗氧量,达到改善心肌缺血的目的。常用的药物有β受体阻滞剂。该药物可降低beta受体的兴奋性,降低心室率,从而降低心肌耗氧量。
2.扩张冠状动脉
导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常见原因是冠状动脉狭窄或发生痉挛。临床上使用药物扩张冠状动脉,可有效增加冠状动脉的供血量,达到减轻心肌缺血的目的。特别是患者在出现胸口压榨样疼痛时,给予药物治疗可有效缓解症状。常用的药物有硝酸甘油。
3.降低心室前负荷
体循环血容量增加时,心脏的前负荷增加,导致心肌耗氧量增加。降低体循环血容量可以有效降低心肌耗氧,从而缓解心肌缺血症状。常用的药物是呋塞米、氢氯噻嗪等利尿剂。
4.强心
缺血性心肌病发作时,心肌功能下降,导致心脏射血能力下降,患者会有头晕、乏力的表现。此时根据病情需要给予强心药,可缓解上述症状。但由于此时心肌细胞缺血,使用强心药可能诱发心肌坏死,临床用药需谨慎。常用的药物有多巴胺。
缺血性心肌病多见于30岁以上成年人,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容易诱发该病。吸烟、饮酒、熬夜、劳累、精神紧张、焦虑等不良习惯和状态可促使该病发生。一旦确诊患有缺血性心脏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定期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