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作性眩晕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早期的研究认为是嵴帽沉石症或管沉石症。该学说推测椭圆囊囊斑上的耳石因感染、外伤或变性等原因而脱落,因解剖位置的缘故多沉积于水平半规管中。头位变化(低头或抬头)使水平半规管处于水平位置,转头致使耳石碎片在管中受重力作用而移动。因其比内迷路淋巴比重大,产生“拔塞效应”,使壶腹嵴发生位移,刺激前庭神经,产生眩晕。
该学说可以很好地解释各种临床特征:耳石碎片有惯性才出现潜伏期;头位变化停止后不久,耳石碎片也停止移动,眩晕呈短暂性;头位回复原来位置,耳石碎片再次反方向移动,产生又一次眩晕;多次运动后,“拔塞效应”减弱,出现
疲劳现象。但大多数患者无明确病因,17%的患者起病前有
头外伤史,15%有
前庭神经元炎史(可在炎症后2周~8年内发生),少数可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史。目前仍认为管沉石症是主要的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