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体破裂是很常见的妇科疾病,很多情况下这种疾病的病史和病因都不十分的清楚,有的时候甚至症状都不典型,有可能被误以为是其他疾病。黄体破裂可以正常发生,也有可能出现在软巢黄体囊肿的患者身上。患病后可伴随不同程度的腹腔内出血。下面来简单的介绍一下在临床上是怎样诊断黄体破裂的。
1、黄体破裂的患者,可以到医院做相关检查,比如血常规检查可以发现红蛋白下降。做血液或者尿液hcg检查呈阴性,但如果是妊娠期伴随黄体破裂,而且ct检查可以是阳性。通过其他附属方式检查,比如B超检查可以发现一侧的卵巢增大,有明显的腹腔积液。后穹窿穿刺检查可以发现有暗红色的不凝的血液。腹腔镜检查可以发现黄体破裂后有明显的活动性出血。
2、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的时候,要积极的询问是否有停经史,比如在两次月经的期间会有停经的情况。还要询问是否因为性交而引起的,因为性交的时候可能动作过猛,有可能因为撞击而导致黄体破裂。黄体破裂,一般起病很急,会导致突然的下腹部疼痛,短时间内便会转为持续性的下腹部坠痛,然后疼痛的症状开始减轻,随后又加重。这些症状都是黄体破裂的典型特征,通过详细的询问患者的自身感受,就可以为医生提供诊断依据。
3、腹部检查会发现患者腹部有明显的反跳痛或者压痛感。如果黄体破裂伴随内出血,这个时候叩诊会发现有移动性的浊音。阴道检查的时候,会发现患者的子宫大小正常,但是后穹窿有明显的触痛感,附件处可以发现边界不清楚的软质的包块,并且有压痛感。
以上就是在临床上是怎样诊断黄体破裂的相关的介绍。相信看过这生意介绍后,大家对黄体破裂的诊断有了更多的认识。黄体破裂可以自然出现,也可以在外力作用之下导致。对于黄体破裂导致出血较多的患者,或者导致休克的患者,应该积极给予治疗。出血较少的患者,采用保守方式治疗,主要让患者卧床休息,合理的使用止血药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