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结膜下出血可能与视疲劳、外力损伤、结膜炎、高血压、糖尿病等因素有关,症状出现后立即前往医院就诊,遵医嘱选择口服药物、外用药物治疗。
1、视疲劳:由于球结膜受病毒、细菌及衣原体等病原体感染,可能刺激球结膜局部,引起眼睛疼痛、瘙痒等表现,严重者可能会出现球结膜下出血。建议加强眼部护理,可遵医嘱使用阿昔洛韦乳膏、红霉素眼膏等药物进行治疗。
2、外力损伤:若眼球受到外力碰撞,容易损伤球结膜,使球结膜上的小血管发生破裂,引起出血、眼痛、发红等不适感。建议在24小时内冷敷眼睛,能够收缩小血管,超过24小时可进行热敷,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快血液吸收,促进结膜健康恢复。
3、结膜炎:经常用脏手揉擦眼睛,导致细菌入侵,诱发结膜炎,在炎症刺激下使结膜血管扩张,引起球结膜下出血、红肿、眼痛等表现。病发后可遵医嘱使用妥布霉素滴眼液、盐酸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等药物治疗,用药期间注意眼部卫生。
4、高血压:若自身患有高血压,血管长时间处在高压状态,使球结膜小动脉硬化,可能会增加血管壁的渗透性和易碎性,一旦加重出现球结膜下出血、眼痛、头晕等表现。对此可遵医嘱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缬沙坦氢氯噻嗪分散片等药物控制血压,合理用药减轻不适表现。
5.糖尿病:发病期间体内血液黏度较高,可能会形成血栓,造成血管破裂、出血,一旦加重可能出现球结膜下出血的情况。对此可遵医嘱使用阿卡波糖片、盐酸二甲双胍片等药物治疗,用药后控制血糖,促进病情恢复。
生活中需注意眼部卫生,保持较好的用眼习惯,出现不适症状后及时去医院诊断治疗,同时加强眼部护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