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后性急性肾衰竭是肾内科的一种常见疾病,该疾病如未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在短期内造成患者肾组织的急性损伤。如果病情得到进一步地发展,这种疾病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为了能够更好地认识肾后性急性肾衰竭的致病原因,人们一直对其进行不断地研究并得到了一些初步的结论。
根据临床观察发现,肾后性急性肾衰竭多数是由于急性上尿路阻塞所引起。在疾病的早期,由于患者仍会有少量尿液产生,所以病人体内的肾盂内的压力往往会升高,从而使得入球小动脉出现扩张现象,血流量会相应地增加。在持续一至两个小时后,肾盂内压便会出现升高加剧的现象,进一步导致肾小管和肾小球囊内部压力上升,造成出球小动脉收缩和肾血流量的下降。这些都直接引发了肾小球和肾小管的缺血状态。此时,患者肾脏会形成缺血性损伤,缺血时间越长则对患者肾脏的损害作用也越大。
对于肾后性急性肾衰竭的致病原因,除了可以用西医理论进行分析,中医理论同样也可以对其解释一二。中医认为,肾主水液,在调节人体水液平衡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若肾中精气的蒸腾气化失司,可导致水液的运行障碍,进而出现水肿、癃闭等病症。急性肾后性肾衰竭的患者通常伴有中等量腹水、腰腹胀痛、少尿等临床表现,这恰好和中医理论中的鼓胀、水肿、关格等病症类似,说明急性肾后性肾衰竭的病灶与肺、脾 、 肾密切有关。
伴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以及临床检测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临床中常见的急性肾后性肾衰竭的认识和了解也在相应提高。在现代医疗技术的辅助下,医师们可以根据肾后性急性肾衰竭的病因和患者的实际身体状况,对其进行更加及时、精准有效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