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炎 肾阴虚 前列腺肥大 白带 腰酸 发热 鼻塞 儿童尿床 血虚 尿频 脱皮 淋巴结肿大 水泡 女性不孕 打呼噜 黄疸 免疫力下降 梦游症 冷汗
症状百科 > 胃痛 > 如何用艾灸治疗胃痛 艾灸四个穴位远离胃痛
胃痛

如何用艾灸治疗胃痛 艾灸四个穴位远离胃痛

  胃痛在中医内属于“胃脘痛”范畴,疼痛部位主要在心下部,其病因病机主要涉及肝脾两脏。导致胃痛的原因有最普遍的嗜食生冷伤及脾阳或脾胃阳气不足,致使中焦阴寒内盛,而导致的胃痛。也有由于情志郁结不舒,肝气郁于肝,继而化火,肝旺而犯胃,导致的胃痛。最少见的就是肝气郁结,疏泄无力,导致瘀血内结,胃络失于濡养而发生的胃痛。中医治疗总是针对病因来进行根治治疗,而艾灸则是用来做根治治疗的重要手段。

  艾灸是指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通过敷贴或者是燃烧的方式产生热量然后放于特定的腧穴部位,温煦激发该腧穴中的气血津液用以调整人体阴阳二气的不平衡,从而达到防病保健治疗的作用。对于胃痛艾灸没有过多的辅助治疗,仅仅艾灸四个穴位,就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艾灸治疗胃痛的四个穴位为:

  1、脾俞。为脾之背俞穴,位于背部脊椎两旁旁开1.5寸,当第11胸椎棘突下。主要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的疾病,如胃炎、胃痛、胃出血消化不良等病症。

  2、胃俞。为胃之背俞穴,位于背部脊椎两旁旁开1.5寸,当第12胸椎棘突下。其治疗作用与脾俞相似,主要用于治疗消化系统方面的疾病。

  3、中脘穴。为胃之募穴,位于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即上腹部。主要用于治疗脾胃系统的疾病,如胃炎、腹痛泄下、呕吐等,同时可以用于治疗失眠,子宫脱垂,食物中毒等病症。

  4、 足三里。为胃经合穴,位于小腿外侧,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缘1横指处。足三里是胃经上的腧穴,因此可以治疗脾胃方面的疾病,如胃溃疡、胃炎等,对于呕吐、呃逆肝炎、胆囊炎、胆结石等也有辅助治疗作用。

  脾、胃俞穴分别为脾胃经的背俞穴,是脾胃经气血输注与腰背部的腧穴;中脘穴位于腹部,可以调控腹部的气血津液,靠近脾胃,为胃痛时的近部取穴;取这三个穴位艾灸可以同时调理腰背部及腹部的气血津液,温煦脾胃,调整脾胃阴阳的不平衡,从而达到治疗胃痛的目的。而足三里是取“肚腹三里留”之意,也就是足三里可以治疗一切脾胃系统的疾病。因此在平时艾久这四个穴位可以让我们远离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