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炎 肾阴虚 前列腺肥大 白带 腰酸 发热 鼻塞 儿童尿床 血虚 尿频 脱皮 淋巴结肿大 水泡 女性不孕 打呼噜 黄疸 免疫力下降 梦游症 冷汗
症状百科 > 掌纹atd角大于45° > 掌纹atd角大于45°的诊断鉴别
掌纹atd角大于45°

掌纹atd角大于45°容易与哪些症状混淆?

  掌纹遗传属多基因遗传,具有个体特异性。在胎儿的第13周开始发育,第19周完成,一旦形成,终生不变,有高度稳定性。即使是一卵双生儿,尽管整体结构上看起来是完全相同的特征,但也总有一些差别,详细图形不完全相同。

  有些异常掌纹与遗传病有明显的相关,可用于遗传病、特别是染色体病的初筛和辅助诊断。掌纹判断的途径如下:

  1.通过指纹形判断

  指纹依指端外侧三叉的有无和数目分3种类型:弓形纹、箕形纹和斗形纹(这里所谓三叉是指纹中有三组不同走向的嵴线汇聚在一处呈“Y”或“人”字形者)。

  弓形纹:这是一种最简单的指纹图形,其特点是全部由弓形的平行纹理组成,其纹线自一侧走向它侧,中部隆起如弓形,无三叉点。

  箕形纹:我国俗称簸箕,其纹线自一侧起始,斜向上弯曲后,再归回原侧,形似簸箕。簸箕开口处即箕脚的一侧有一呈三方向走形的纹线,称三叉点。根据箕形纹开口方位的不同,又可分为正箕或称尺侧箕状纹和反箕或称桡侧箕状纹。正箕的开口对着本手的小指,左手印出的指纹开口向着右方,右手印出的开口向着左方。

  斗形纹:包括环形、螺形、囊形、绞形、偏形、变形等几种。环形、螺形和囊形俗称斗。绞形和偏形又称双箕。这些类型都具有两个三叉点,在分类上把它们一并列入斗形纹范围。

  正常人各指纹图形有一定的出现频率,正常人双手指纹以正箕和斗形纹类型居多,而弓形纹和反箕则少见。但遗传病患者中指纹出现率则有异常。如正常人群中第4、5指的反箕仅占0~1%,而先天愚型患者则以反箕居多。双手中指纹型为弓形纹的总数大于7,在正常人群中仅约1%,而在18三体患者中则多达80%。双手中指纹型为斗形纹总数大于8,在正常人群中仅有8%,而在5P-患者(猫叫综合征)中达到32%。以上病例为染色体病患者的皮纹变化。单基因和多基因遗传病也都有一定的皮纹改变:空间隔缺损(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尺侧箕纹增加;房间隔缺损患者桡侧箕纹增加;法乐四联症患者斗形纹增加;精神分裂症患者尺侧箕纹增加,斗形纹减少。

  2.通过掌褶纹判断

  掌褶纹指皮肤与深层筋膜相连而成的褶线。正常人手掌褶线主要有3条:大鱼际褶线、近侧横褶线和远侧横褶线。三者位置关系:近侧横褶纹与大鱼际横褶纹在桡侧相连接,而远侧横褶纹分开。

  有一种掌褶纹称通贯手,即远近侧褶纹合成一条横贯全掌的褶纹。双手均为通贯手的人在正常人群中仅占2%,而先天愚型中为31%、18三体中为25%、13三体中62%、50%患者中为35%。

  3总嵴纹数

  嵴纹计数是指从箕形纹或斗形纹的中心点到三叉点的中心画一直线,然后计算这条直线所经过的嵴纹数目。将左右两手的10个指头的嵴纹数相加,即得总嵴纹数(简称TRC)。因斗形纹有两个三叉,分别计算得两个数,但计算总数时仅将较大的数计入。弓形纹无三叉,嵴纹数为0。

  性染色体变异患者皮纹突出的表现就是TRC与性染色体数目的关系:每增加一条X染色体,则TRC值减少30;增加一条Y染色体,则减少12。如Turner综合症,患者TRC值明显增加(60~203),而正常女性为127; Klinefelter综合症患者TRC值降低,也有另外现象:弓形纹增加。

  从上面所述可知,遗传病多有皮纹异常,而因皮纹分析可用于遗传病,特别是染色体病的初筛和辅助诊断。但由于正常人有时也可见到异常皮纹,所以对遗传病的确诊必须综合应用其他诊断指标才能作出结论。

  掌纹可分三个主要区:大鱼际、小鱼际和指间区。大鱼际位于拇指下方。小鱼际位于掌的小指侧下方。在第二到第五指基部各有一三叉点,依次标为a、b、c、d。在掌下方,正常情况下是在大、小鱼际底端,手掌基部正中部位附近,有个三叉点,称三叉t。从t点向a和d连线得一夹角,叫atd角。

  正常人的atd角一般用“t”表示,我国正常人的atd角平均约为41°。但某些遗传病患者的三叉t位点在手常驻上位置有变化,从而使atd角异常。异常的atd角用“t′”和“t″”表示, 46°< t′< 63°< t″。如先天愚型患者at′d角平均值约为70°。三叉点t′的出现在正常人中为2%,先天愚型中为82%,三叉点t″出现在正常人中为3%,而在18三体中为25%、13三位中为81%、5P-患者为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