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 内科 儿科 传染病 妇产科 精神心理科 皮肤性病科 中医科 骨科 高血压 糖尿病 白癜风 肿瘤 性病 鼻炎 肾结石 肾虚 哮喘 腋臭 湿疹

医生在线免费咨询

当前位置: 疾病 > 新生儿溶血病 > 患了新生儿溶血病会出现哪些症状
新生儿溶血病
概述 病因 症状 检查 鉴别 并发症 预防 治疗 饮食 饮食禁忌 经验 文章 问答 药品

患了新生儿溶血病会出现哪些症状

更新时间:2013-07-22

新生儿溶血病对患儿产生如此大的影响,那么,它会出现哪些临床症状呢,了解症状对诊断是一大证据,对治疗是一大依据。可见,清楚的认识该疾病的症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下面由我带大家浏览一下内容吧。

一、临床表现

新生儿溶血病的临床表现取决于抗原性的强弱、个体的免疫反应、胎儿的代偿能力和产前的干预措施等因素。

Rh溶血病临床表现较为严重,进展快,一般不发生在第一胎。

ABO溶血病临床表现多数较轻,可发生在第一胎。

1.胎儿水肿

主要发生在Rh溶血病。

原因:胎儿期有大量红细胞破坏。与严重贫血所致的心力衰竭、肝功能障碍所致的低蛋白血症和继发于组织缺氧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等因素有关。

症状:全身水肿、苍白,皮肤瘀斑,有胸腔积液腹水,心音低、心率快、呼吸困难肝脾肿大。胎盘明显水肿,严重者可发生死胎

2.胆红素脑病(bilirubin cerebritis)

早产儿胆红素超过12~15mg/dl,足月儿胆红素超过18mg/dl时须注意。

症状:

初期神萎,吸吮反射和拥抱反射减弱,肌张力低下,历时半天到1天。

严重时出现发热、两眼凝视、肌张力增高、抽搐、角弓反张等,可因呼吸衰竭或肺出血死亡。

3.黄疸

一般在生后24h内出现黄疸,并很快发展,血清胆红素以未结合胆红素为主。

少数在病程恢复期结合胆红素明显升高,出现胆汁黏稠综合征。

4.贫血

以Rh溶血病较为明显。

血型抗体持续存在可导致溶血继续发生。

晚期贫血:在生后3~5周发生明显贫血(Hb<80g/L)。多见于未换血者和已接受换血的早产儿。

5.肝、脾肿大

原因:严重贫血,需髓外造血。

二、诊断

1.病史

有原因不明的死胎、流产、输血史、新生儿重症典疸史的的孕妇或生后早期出现进行性典疸加深,即应作特异性抗体检查。

2.特异性抗体检查 包括母、婴、父血型、抗体效价、抗人球蛋白试验(产前做间接法、生后做直接法)、释放试验和游离试验,这是诊断本病的主依据。

(1)送检标本要求:

①试管应清洁干燥。

②产前血型抗体检查:送产妇和其丈夫的血样。

新生儿血型抗体检查:送新生儿血样为主,父、母血样为辅。

③新生儿抽血3ml(不抗凝),产妇抽血5ml(不抗凝),丈夫抽血2ml(抗凝,使用一般抗凝剂)。

④不能当地检验,可将产妇血清分离后及另外2ml抗凝血寄至附近检验单位。天气炎热时将血样瓶放入有冰块的大口瓶中,航空邮寄。

(2)血型:

A.孕期由羊水测定胎儿ABO血型。

证实母胎同型者不换此病。

新生儿O型者不能排除其它血型系统的溶血病。

B.取胎儿血测定Rh血型。

(3)抗人球蛋白试验

直接试验阳性表明婴儿已被血型抗体致敏,间接试验阳性表明有血型抗体存在。

ABO溶血:直接试验阳性或弱阳性,间接试验常阳性。

Rh溶血:直接试验常强阳性。

(4)抗体试验

释放试验阳性:致敏红细胞通过加热将抗体释放出来。

游离试验阳性:血清中发现有不配合的抗体,然而尚未致敏红细胞。

3.羊水检查胆红素含量

对估计病情和考虑终止妊娠时间有指导意义。

正常羊水透明无色,重症溶血病时凌晨水呈黄色。

5.影像检查

X光摄片:可见软组织增宽的透明带四肢弯曲度较差。

B超检查:症状更为清晰,并可见肝脾肿大,胸腹腔积液。

随着医学的发展,设备的更新,我们所能看到疾病的症状也有了新的改变,可以让我们看得更清楚。希望通过以上介绍,家长们可以为自己的孩子收藏好,为自己的孩儿的健康上了一课。

审编医生
许艺怀小儿风湿免疫科 主治医师 医院:济南市儿童医院

主治疾病:擅长小儿肺炎、支气管炎、腹泻病、小儿肠炎、手足口病...详情>

新生儿溶血病相关问答

产后抑郁症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病情分析:产后抑郁症是指产妇分娩后出现的抑郁症状,是产褥期精神综合症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指导意见:产后抑郁症只要早期发现及早治疗,疗效一般较好。女性在产后往往体力消耗过大,分娩后要补充足够的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休息,调整...
瞌睡虫求救……主要表现瞌睡多白天精神差 你好,根据你的描述,可能由于肾气比较虚弱,作息不规律等导致。生命在于运动,建议每天跑步锻炼,保证晚上11点至凌晨六点的有效睡眠,中午休息半个小时。
症状主要表现为腰部僵硬 病情分析:除了这些症状表现之外,有没有其他的?比如说双下肢的放射性疼痛,还有麻木感。指导意见:如果没有双下肢的,不是考虑是腰肌劳损的可能性比较大,建议你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外伤受凉,定时改变腰部姿势,湿度腰背及功能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