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炎 肾阴虚 前列腺肥大 白带 腰酸 发热 鼻塞 儿童尿床 血虚 尿频 脱皮 淋巴结肿大 水泡 女性不孕 打呼噜 黄疸 免疫力下降 梦游症 冷汗
症状百科 > 鼻衄 > 鼻衄的辨证治疗方法
鼻衄

鼻衄的辨证治疗方法

  其实流鼻血的症状也是不一样的,大部分情况下大家都以为流鼻血就是上火了,并不将其放在心上。其实流鼻血的可能性有很多,根据不同的类型也有不同的治疗方法,以下就为大家介绍常见的几种类型。

  肺经热盛型

  【证见】 鼻中出血,点滴而出,色鲜红,量不甚多,鼻腔干燥掀热感。或兼见咳嗽痰少,口干身热。舌尖边红,苔薄白而干,脉浮数或数。

  【治法】 疏风清热,凉血止血。

  【方药】

  1.主方桑菊饮(吴鞠通《温病条辨》)加减

  处方:桑叶12克,菊花12克,连翘12克,黄芩12克,桔梗12克,牡丹皮15克,白茅根15克,芦根15克,栀子炭10克,甘草6克。水煎服。

  若咳噘痰稠者,加瓜蒌仁、浙贝母、冬瓜仁各15克。

  2.中成药

  (1)、牛黄上清丸,口服,每次1-2丸,每日2次。

  (2)、黄连上清丸,口服,每次1丸,每日1—2次。

  (3)、羚翘解毒丸,口服,每次1丸,每日1~2次。

  胃热炽盛型

  【证见】 鼻中出血,量多,血色鲜红或深红,鼻内干燥,口干口臭,烦渴引饮,大便燥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厚干,脉洪大而数。

  【治法】 清胃降火,凉血止血。

  【方药】

  1.主方犀角地黄汤(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加减

  处方:生地黄15克,赤芍15克,牡丹皮15克,知母15克,生石膏30克,水牛角60克,甘草6克。水煎服。

  临床上宜加白茅根15克、侧柏叶15克、旱莲草15克。大便秘结者,加大黄10克(后下)、瓜蒌仁15克。

  2.中成药

  (1)牛黄解毒丸(片),口服,大蜜丸每次l一2丸,每日2—3次,片剂每次2—3片,每日3次。

  (2)水牛角浓缩粉(片),口服,片剂每次8片(儿童每次5片),每日3次;散剂每次1.5~3克,每日2次。

  肝火上逆型

  【证见】 鼻衄量多,血色深红,头痛头晕口苦咽干,胸胁苦满,面红目赤,急躁易怒。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 清肝泻火,凉血止血。

  【方药】

  1.主方龙胆泻肝汤(吴谦《医宗金鉴》)加减

  处方:龙胆草15克,栀子15克,黄芩15克,生地黄15克,赤芍15克,柴胡10克,车前子10克,水牛角60克。水煎服。

  血量多者,可酌加白茅根15克、仙鹤草15克、旱莲草15克。口干甚者,可选加麦冬15克、玄参15克、知母15克、葛根30克。

  2.中成药

  (1)羚翘解毒丸,口服,每次1丸,每日l~2次。

  (2)水牛角浓缩粉(片),服法同“胃热炽盛型”。

  (3)夏桑菊冲剂,口服,每次1~2包,每日3次。

  (4)龙胆泻肝口服液,口服,每次1支,每日3次。

  肝肾阴虚

  【证见】 鼻衄色红,时作时止,量不多。口干少津,头晕眼花耳鸣心悸失眠,五心烦热。舌质嫩红或红绛而少津,舌苔少,脉细数。【治法】 滋养肝肾,凉血止血。

  【方药】

  1.主方知柏地黄汤(吴昆《医方考》)加减

  处方:知母12克,黄柏12克,牡丹皮15克,泽泻15克,山茱萸12克,生地黄15克,旱莲草15克,藕节15克,阿胶10克(熔化)。水煎服。

  2.中成药

  (1)六味地黄丸(片),口服,大蜜丸每次1丸,小蜜丸每次9克;水蜜丸每次6克,每日2次;片剂每次5片,每日3~4次。

  (2)知柏地黄丸(片),口服,大蜜丸每次1丸,小蜜丸每次9克,水蜜丸每次6克,每日2次;片剂每次6片,每日4次。

  脾不统血型

  【证见】 鼻衄渗渗而出,色淡红,量或多或少。面色不华,饮食减少,神疲懒言。舌淡苔薄,脉缓弱。

  【治法】 健脾益气,摄血止血。

  【方药】

  1.主方归脾汤(严用和《济生方》)加减

  处方:党参15克,黄芪15克,茯苓15克,当归10克,白术10克,远志10克,艾叶10克,阿胶10克(熔化服),侧柏叶12克,地榆炭12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

  2.中成药归脾丸,口服,大蜜丸每次1丸,小蜜丸每次9克,水蜜丸每次6克,每日3次。

  小编觉得,不是所有的流鼻血都能统一而论,患者应根据自己的类型而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当流鼻血的症状有加重或者持续现象时,应及时去医院跟医生交流,早日治疗从而远离鼻衄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