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炎 肾阴虚 前列腺肥大 白带 腰酸 发热 鼻塞 儿童尿床 血虚 尿频 脱皮 淋巴结肿大 水泡 女性不孕 打呼噜 黄疸 免疫力下降 梦游症 冷汗
症状百科 > 心慌 > 关于冠心病导致心慌的分析
心慌

关于冠心病导致心慌的分析

  心慌是一种常见的症状,不仅是是病人,健康的人也有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尤其是那些心理素质不好的人。所以大家在遇到这种情况是一定要引起重视,以防是由于某些疾病导致的,下面是关于冠心病对于心慌的影响。

  心脏活动过度常会心慌

  更年期心慌多是生理性

  心悸心慌常常被门诊病人描述为“心脏跳到嗓子了”,这是患者自我感觉的心跳或心前区不适感,是由心跳过快、过慢、心律失常引起。这也是一个常见症状,一般认为与心脏活动过度有关。健康人在情绪波动、精神紧张、受到惊吓、体育锻炼、重体力劳动、大量吸烟、过量饮酒、喝浓茶后都有可能发生,会随着诱发因素的停止很快消失。

  通常年轻人特别是年轻妇女会经常感到心悸心慌,这是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的缘故,其特点是心悸多在休息、睡前、精神紧张、腹胀、便秘、月经期、妊娠期发生。这种心悸是良性的,多数不需要治疗。另外,更年期妇女是心悸心慌就诊的最大人群,这是由她们的生理特点决定的。更年期妇女因血中雌激素浓度降低,垂体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植物神经系统从平衡状态进入平衡失调状态,便可发生轻重不等的心悸心慌。她们的情况常常是短暂血压上升、心前区或不固定位置的刺痛等;有时甚至呼吸不畅,大口喘气、心电图也可出现变化,多数人能自行恢复。但更年期妇女在雌激素分泌减少的同时,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增高,抗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确实容易发生冠心病,因此建议更年期妇女出现心悸心慌要到正规医院及时检查排除,不要过于紧张并自行诊断服药。

  冠心病最易有心悸心慌

  频繁发作要做心电检查

  临床上发生心悸心慌最多的情况仍然是冠心病,这与冠心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密切相关。中老年人特别是冠心病高危人群如果不明原因出现阵发性心悸、胸闷、胸痛等症状,首先要考虑冠心病的可能,除做血脂、血糖等常规检查外,还需要进行以下检查以明确诊断:常规心电图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对于心电图有明显心肌缺血表现的患者,需进一步行心脏及冠状动脉电子束CT检查,明确冠状动脉有无狭窄病变;对于心电图有明显心肌缺血表现及电子束CT检查明确存在有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患者,需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冠状动脉有明显狭窄的患者,需在必要的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冠脉内介入治疗或冠脉搭桥手术治疗。

  一旦确诊为冠心病,患者就必须警惕心悸心慌,因为心悸心慌也易导致室颤的发生。冠心病患者心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容易并发心脏早搏、心房颤动心动过速等症,心动过速可以引起室颤,而一旦室颤急性发作死亡率高达95%以上。因此冠心病人如果感到阵发性心悸心慌,或心前区有东西上冲咽喉,应做常规心电图检查、动态心电图检查,最好在发作比较频繁时检查,以及时捕捉到室颤前期迹象,积极治疗避免猝死。目前在冠心病患者体内埋藏除颤设备(ICD),可以预防室颤发生。

  多种疾病也会心悸心慌

  心律失常也是常见病因

  除冠心病外,还有多种疾病能引起心悸心慌。如各种心律失常;高血压心脏病、风心病、肺心病、先心病、心肌炎、心肌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糖尿病、更年期综合征、重度贫血、急性大失血、高热、阿托品及洋地黄类药物中毒、肿瘤、结核病等都有心悸心慌的症状。这其中心律失常又是最常见的原因。

  正常人心跳节律规整,频率适合生理需要。休息时跳动慢些,运动时跳动加快;儿童跳动快些,老人跳动慢些。心脏的规律跳动靠其特殊组织 “窦房结”发出的微弱电信号的规律刺激,若这种电信号的产生和传导出现问题,心跳就会过快、过慢或不规律,这就是心律失常。研究发现,几乎所有心脏病都会有心律失常表现,这是导致心律失常的最常见原因。

  心律失常种类繁多,根据心跳频率可分为缓慢型和快速型两类。临床常见的早搏、房颤、房扑、室速、室颤等都为快速心律失常,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等属于缓慢心律失常。有些心律失常是良性的无需治疗,如大多数窦性心律不齐。目前对待需要治疗的心律失常已经有很多有效的治疗措施,如药物控制、机械除颤、介入治疗、射频消融和瓣膜置换手术同时进行房颤手术等。需要提醒的是,如果心电图检查提示有室性早搏的患者应做其他检查排除冠心病。

  通过上面的分析相信大家对于冠心病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同时也知道它为什么会导致心慌了。那么患者平时在生活中为了避免再次发生心慌的情况,所以一定要从多方面做好相关的预防工作。